欢迎访问陕西陕硒茶园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紫阳富硒茶富硒绿茶富硒茶炒青富硒茶毛尖

紫阳富硒茶厂家
当前位置:首页 » 陕硒茶园资讯中心 » 魅力紫阳 » 山城紫阳

山城紫阳

文章出处:读书村作者:云朵儿人气:-发表时间:2018-07-13 08:48【

紫阳县城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北麓,汉水之滨,南临四川,北依秦岭,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柏端在此面壁悟道而得名。

整座县城依山傍水,是典型的山城水乡。三山两水(三山乃大巴山、米仓山、凤凰山,两水为汉江和任河)将县城分割成几大块,有桥和船相连。城里有座山,山上有座城,城下是河,河上是城,进了城就是进了山,进了山也就是进了城,下船就能进城,出城就可坐船。城里建筑随意随性,自然古朴,没有固定的模式。房屋互相拥挤,高低错落,土房、砖房、瓦房,楼房,夹杂其间,互不干扰。房屋们挤来挤去,像赶集似的,甚是热闹,让人想起方英文《紫阳腰》里所说:“如此一个城怎么生活,大概吵架也拉不开距离,吵着吵着就勾肩搭背了。”朋友说,紫阳县城可谓是寸土寸金。此话一点不假:站在桥西向对岸看去,满城的楼房几乎都是小高层。按理说山上的土质是不易修建高层的,但没办法啊,寸土寸金嘛!楼房能修多高就修多高,八九层到十一二层的最多。河岸边的房子就更奇了,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上悬空,仅靠几根水泥或木头柱子支撑着,真替他们捏把汗,好像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我尽力寻找贾平娃当年所说似背篓一样用绳子梆在大房子上的小房子,但很可惜,却不得而见。所有半悬空的房子总是叫人很揪心,在紫阳县城逛了几个小时,我的心也跟着悬了几个小时。

640.webp (1).jpg

“上完三百六十阶,才见斗大一块城。”进紫阳城,得要上几十上百个石阶。石阶狭窄而陡峭,一律青石铺就,最窄处只能容一人上下。光滑干净的青石板上有长年被雨水冲刷的波纹,一漾一漾的,如果不是路上行人不断,我真想打着赤脚一路小跑上去呢。石板路左一弯右一拐,一直往上,直通山顶,两旁除了民居,还时不时地冒出不少商店、药铺、饭馆来,好像他们原本都藏在某个拐角处,或背对着人躲在一边,像个调皮的孩子,等到游人一来,猛地跳出来吓我们一大跳,跟捉迷藏似的。

最奇特的要数紫阳县城的石板房了。在老城里,许多房屋都用石板当瓦片,那石板薄而光滑,泛着青光,有着丝绸的质感,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地躺在房顶上,尽情欣赏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细数着历朝历代的往事,庇护着老屋下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在石板台阶和石板房顶上照了好几张相,想留驻那光滑的石条台阶、斑驳颓废的墙壁、泛着幽幽青光的石板房,让这古老的县城跟我合二为一。我想,每一个台阶上面,每一段断壁残垣之后,每一座石板房屋下面,都会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要拿回去慢慢品味,品味它的古老沧桑和繁华落寞。

紫阳早就有“茶乡”、“歌乡”的美誉,到了紫阳,怎能不去好好领略感受一番呢?

据说紫阳富硒茶在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了,到了清代,紫阳毛尖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早在明清时候紫阳就以茶易马,开辟了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叶世倬的诗句使紫阳茶名满天下;“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贾平凹的题词更是让紫阳茶俏销四方。当地人说,光是“紫阳”这两个字,就是一张很好的名片。是啊,不知是紫阳真人的仙风道骨,还是紫阳之阳的吸日月之精华,才蕴育出了这般清幽香甜、曼妙仙姿的紫阳茶?“紫阳银针”,外形如梭似毫,汤香茶靓,清香四溢;“紫阳毛尖”,外形秀美,白毫显露,色泽翠绿,汤色清澈,醇香宜人。在紫阳品茶,至少要过三道水,这样才能品出真味。初品,会觉得味较淡,淡过之后,又有些小苦;再品,苦中含香,味极浓郁,放在舌上有点舍不得下咽,入肚之后,一股沁人的凉意油然而生;再品一次,茶味更是越来越香,丝丝缕缕绕鼻旋肺,让人越发回味无穷!好山好水出好茶。好茶与好山结合,茶取山之风骨,山取茶之秀美;好茶与好水结合,茶取水之灵气,水取茶之精神。是秦岭山脉和大巴山的风骨,是汉江和任河水的灵秀,才使紫阳茶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

老家在紫阳的朋友约我们去他家露台喝茶。他家在任河西岸,房子修在半山腰,对面就是紫阳县城。初夏的夜晚,凉风阵阵,天空黝蓝黝蓝的,看不见县城的轮廓,只有远处高速公路的路灯大致勾勒出山体的线条。县城的灯火次弟亮起,其实这时已经完全看不清哪里是县城哪里是高山了,只见对面山上点点的繁星点缀着夜空,依稀之中我们仿佛来到了银河,简直分不清天上人间!朋友泡了上好的紫阳茶,在这银月如露、好风如水的夏夜,坐在半山腰上,独品紫阳茶,体会那“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的宁静与淡泊。抬头看明月繁星,低头品好水香茗,此情此景,唯紫阳之夜才有。

在瓦房店的茶场里,我听到了最纯正的紫阳民歌!我们去了一个农家乐,刚好赶上一位当地的紫阳妹妹在给客人现场清唱当地民歌,那歌声甜美动人,婉转悠扬,使得很多游人都驻足倾听:“郎在对门唱山歌呃,姐在房中哎织绫罗。哪个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唱的歌谣哎好哇,唱的奴家脚趴手软手软脚趴脚趴手软手软脚趴,踩不得云板丢不得哟梭哎,绫罗不织哟听山歌叻喂哟。”这不是那首著名的《郎在对门唱山歌》吗?再听,还有“姐儿门前一树槐,手把槐树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槐花儿几时开。不是奴家巧口辩,险乎说出望郎来。”多么朴实无华的歌词啊,透着浓浓的陕南乡土气息,夹杂着淡淡泥土的芳香和飘渺的茶香,既有北方民歌的高亢和豪放,又有南方民歌的委婉柔美。歌声停了,啪啪啪啪,一阵鼓掌叫好声把我从歌声中拉了回来,可我依然意犹未尽,感觉民歌的余音一直在耳畔环绕,挥之不去。这时,一个服务生过来,请我们去大厅里,说要放民歌专辑让我们听,真是太好了!于是,我们在大厅里,一边品着紫阳茶,一边听着紫阳民歌,从山歌到小调,从风俗歌曲到花鼓八岔,从民歌老手到歌坛新秀,我们听了个酣畅淋漓,把紫阳的民歌听到了骨髓里,听到了心窝里。

到了紫阳,就不能不到紫阳真人张伯端的修炼之地----紫阳真人宫去看看。相传,张伯端生活在北宋年间,自幼聪颖好学,经史百家无不涉读,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术、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原是浙江一名县令,因株连被判充军,后遇道人点化,云游至此,见此处山高林密,水流潺潺,实为修炼佳地,遂凿洞面壁,修炼内丹,著有《悟真篇》等南派道教艺术著作,奠定了南派道教的理论基础,人称紫阳真人。真人宫在县城南岸,我们去的时候是黄昏时分,金色的夕阳洒满了整个江面,江上波光粼粼,映着两岸的倒影,阵阵江风吹拂着我的长发和衣角。我们坐在游艇上,横渡汉江,去寻觅仙人的足迹。

640.webp.jpg

上了岸,只见两座山夹着一道峡谷,顺着峡谷走过一段不长的山路,就看见一扇庙门、一座宫殿。宫殿并不大,也不高,依山而建(我们并未见着当初仙人修道的山洞,估计宫殿是在原山洞上建造的),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主殿,下层是辅殿。主殿金碧辉煌、飞檐斗拱,很是气派,里面供奉着真武大帝、太上老君、药王爷等神像;辅殿供奉着其它一些小神仙,还有则是道人们休息生活的房舍。我们一一敬了香、磕了头,浏览了各处高人的题字留言。正要离去之时,突然,一阵悠扬的二胡声留住了我们的脚步。回头一望,只见一位清瘦的道人,正坐在主殿门前的院子里,陶醉地地拉着二胡,仔细一听,居然是二泉映月!我们不约而同地返回去,站在院子里侧耳倾听:那琴声委婉幽怨,如泣如诉,让人断肠。幽幽的琴声映着淡淡的夕阳,在这仙气迷漫的紫阳宫里,我们久久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仿佛自己也修道成仙了。一曲演罢,我们上前攀谈:原来这位道人竟是我们汉中洋县人,以前在县乐团呆过,生活了大半辈子,人生百态均已感受过,曾经一段万念俱灰,突然有一天想感受一下紫阳真人的仙风道骨,修炼修炼自己的心性,便在年逾五十之时慕名来到这里。平日里焚香念经、修炼道法,闲暇之时就拉拉二胡,以娱自乐,中国二胡名曲他都能信手拈来。这可真真是“真人得道乘风去,游客慕名过江来”啊!我们赞叹之余,更感欣慰。能在这里遇到家乡人,听到这么动听的二胡名曲,真是幸运之至啊!同时,也为这位老乡在知天命之年的顿悟和超脱而深感敬佩!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位老乡,我们趁着天黑之前渡河回去。一路无语,大家似乎都还在回味那悠扬婉转的二泉映月,还在为这位老乡的弃乡修道而慨叹,还在缅怀那位修道成仙的道家鼻祖。

山城紫阳,留给我太多的惊喜和感叹!紫阳之山、之水、之人,无不浸透着灵秀之美和仙家风范。我想,我跟紫阳的缘份不会仅此而已,什么时候我会再来紫阳,脚踩着石板小路,寻访古老县城,品着清香的紫阳青茶,听着柔婉的紫阳民歌,去寻觅紫阳那曾经往后的美丽!